引言
本文主要是根据赵周的《拆出你的沟通力I》,同时结合个人感悟,整理出适合个人使用的沟通知识体系,便于后续实践中对照学习。整理集中在表达和倾听两个维度,从表达的角度分成受众分析,事实与观点,条理与组织和生动与打动;从倾听的角度四个阶段逐步提升,表关注,顺情绪,赢好感和理思路。
1.受众分析
1.1 表达从受众出发
1.2 分析受众的期望
1.3 分析受众的价值观
1.4 分析受众的利益
2.事实与观点
2.1 多事实,少观点
事实是该什么样就是怎么样的东西。观点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想法,可能是由事实推断出来的,不一定是对的,观点容易带来争论。事实是无可辩驳的。一句事实顶得上一万句看法。关注自己平时说话是观点多,还是事实多。
2.2 细节就是力量
表达事实离不开细节的呈现。在奥格威的广告中,他并没有说“花比你预想的要少的钱”说了跟没说一样,但具体到“每周35磅”就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。平常也会就没些问题和产品线沟通,他们有时候会说对某个功能已经做了。但是近一步问什么平台,具体步骤,测试结果时候,他们会承认没有完成。
另外,要注意细节是为主题服务的,如果只有细节,没有明确的主题,也会让你迷惑你究竟要讲什么。
2.3 观点鲜明和独到
凡是不能用一句话清晰总结的观点,都不能称得上鲜明。 独到通常需要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。
2.4 先说事实与先说观点
2.5 汇报四要素
- 事实
- 观点
- 建议
- 预测
3.条例与组织
3.1 费曼技巧锻炼条理表达
通过向别人清楚的讲述一件事,来确认自己是否理解;只有教会别人,才能教会自己。
- 设想一个场景,你要向人解释一个新的概念, 拿一张白纸,在白纸的上方写下这个概念
- 在纸上写出你要怎么样向这个人解释新的概念,假设这个人对概念完全不懂
- 写的过程中,碰见卡壳,回头去看材料,然后继续写
- 和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,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内容
3.2 金字塔原理整理思路
金字塔原理的思想是
- 下一层次思想是为了支持上一层次思想
- 同一层次之间是并列
- 同一层次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(时间,重要性)
3.3 恰当应对批评
###3.4 XYZ表达抱怨
- X 具体行为,
- Y 行为导致的后果
- Z 对结果的感受
X和Y强调事实,如“你总是迟到”是观点,不如说,“你今天迟到10分钟”。
Z 强调感受,失望,生气,愤怒等。比如“我感到你对工作安排有想法” 应该换成“我觉得挺失望的”
4.生动与打动
4.1 举个例子
4.2 形象的故事让信息更具体
4.3 拒绝平淡,意料之外
4.4 无冲突不成戏
5.表关注
5.1 是倾听者决定了沟通
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倾听者明白,进而达到沟通的目的。
5.2 倾听的误区
5.3 倾听是主动的
5.4 不要急着表达
5.5 通过复述准确理解
5.6 倾听是一种爱的能力
6.顺情绪
6.1 承认并接纳他人的情绪
6.2 面对情绪的回应方式
- 全神贯注地倾听
- 简单回应,用“哦”,“嗯”,“这样啊”来回应感受
- 说出他们的感受, “所以你觉得生气,又没办法找他对质”
-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, “要是当时有人站出来帮你说话就好了”
###6.3 同理心
同理心就是善于感知别人的情绪,哪怕不是用语言表达的情绪。同理心就是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。
###6.4 怎样回应痛苦的人
点头致意,耐心倾听,不要判断评价
###6.5 随时关注对方因自己的话而产生的情绪
知觉检验,和读心术相反,通过语言检验和评价自己的感受,澄清某些说辞,评价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。“你好像对我说的感到不安,对吗”
7.赢好感
##7.1 集中注意力就带来影响力
让对方感受到有人在倾听
###7.2 先共鸣,后行动
和对方建立共鸣,让对方真正感受到被理解。具体做法是,听完对方的表达之后,自己给一个支持对方的类似的事例。但需要注意几点:
- 共鸣的目的是表达理解,而非表达认同;
- 共鸣的目的是鼓励对方继续说话,焦点仍然在对方;
###7.3 和谐人际关系三要素
- 直视对方的眼睛
- 营造积极的情绪 , 注意语调(热情,积极)和表情(微笑、专注),用你的情绪感染他人
- 关注微妙的一致性, 人们的身体(说话节奏,语气,语速等)总是随着交流对象的变化来调整自己,以便与他人达到一致
###7.4 交换个人信息,促进亲密关系
心理学家认为,个人信息的大量交换才是亲密关系的核心特征。在较短时间内,主动进行大量的自我表露,一样可以赢得好感。在共同中,在主动倾听时,不妨每次回应时候都主动说一点自己的私人信息,这样的自我表露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。
8.理思路
###8.1 不急下判断,从多个角度看问题
清晰的思路去辨析听到的问题:区分事实(原始数据),观点(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和推论)和假设(深层的,很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)
###8.2 “您的意思是不是说”
###8.3 思考对方的思考逻辑